由于全球经济的拉动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光盘业这个新兴的媒体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同时由于它的多方位功能已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我国光盘产业开始逐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自己的产业地位。在新闻出版总署确定的坚持总量控制,适度发展只读类光盘、鼓励发展可录类光盘基本的光盘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光盘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又有了提升。光盘产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值得重视和研究。 一、区域性光盘生产基地“超规划外”悄然崛起,政府部门必须及时调整产业布局。光盘产业初期,政府部门确定了北京、广东、上海三地建立光盘生产基地。从去年开始,中国东部长江三角地区可记录光盘生产基地和以粤东地区可记录光盘生产基地逐步形成。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全球最大可记录光盘生产制造商“中环”“莱德”两家相继加盟江苏南通和昆山经济开发区和保税区。南通永兴公司在2002年年初项目启动,以惊人的建设速度当年投产。目前已引进27条生产线,81个头全部开动,形成月产3300万片的生产能力,全部出口。昆山威泰光电公司2002年获得批准50条生产线,去年已引进26条,产能达1500万片。 在原确定的北京、上海、广东3个基地建设中,广东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广东磁介质以粤东地区最为发达,粤东的三家“粤东音像磁带”“粤东磁电”和“昂特”几乎垄断了磁介质复录市场。 二、中国光盘产业已迅速跨入国际光盘产业的门槛,产业结构正在从内向型转向外向型。全国相当多的企业已经通过或正在通过国际几大传媒微软、索尼、惠浦、JVC等严格测试,如深圳先科、上海联合光盘、江苏的新广联、天津的天宝较早通过了这些国际公司的测试。刚刚起步的上海新索公司在通过了ISO9001和ISO14000认证后,目前通过了索尼集团及其他游戏联盟的严格考核,大量地承接了订单。一些国际组织瞄准了中国的加工业市场,以各种身份开出了通往发达国家的“通行证”。尽管我们对国际组织的背景以及通行证费用不甚了解,但从他们的举动可知,这些国际组织对我们中国有极大的兴趣,无论是对我们的市场还是我们的加工基地。比如去年参加我们设备展的国际录制媒体协会(IRMA)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反盗版计划”,大意是一旦加入成为其成员即可受到保护,如同通过一种资质证明。这是在入世以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在我们这个行业的必然反映。 三、在市场的推动下,新一轮的产业结构整合开始。这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光盘产业,提高光盘产业的集约化程度。最近,光盘复制业出现了重组、并购的情况。其中有的是取缔吊销违规企业把资质好、节目资源丰富的、有防盗版能力的企业吸收进来,还有一些企业是变更了股东。我们注意这个现象,并且认为如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推动企业的优化和整合我们就应当坚决支持。 我们要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待这一变化(因光盘复制业准入资格允许民营进入),这种改变不是政府计划性的,所谓拉郎配式的造大船,而是自发重组。我们要重视这里的积极因素,要在确保有劣迹的人不能进入这个行业的前提下,要为有可能实现的更佳组合创造条件,要开绿灯。政府部门该放的一定要放,该调动的一定要调动,真正启动、解放先进生产力,真正实现优胜劣汰。据掌握,广东梅洲加应万达公司和新会佩斯公司对国有股份部分正在进行重新授权。 四、光盘复制业对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主体的介入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我们中国音像协会光盘工作委员会和著作权管理、审查部门调解的无数起版权音像、电子出版物官司中,有相当一部分在追溯连带责任时使光盘厂受到处罚。这里确有光盘厂或出版委托违规的问题。但也折射了其他层面的问题。 五、面对入世承诺,音像娱乐软件市场放开的时间底线在即,必须作好积极应对。对光盘复制业而言,首先,按照十六大的精神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合理布局鼓励运用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积极鼓励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具有后发优势和有竞争实力的光盘企业整合。特别是对在“复制”上下游已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有机会参与整合,要积极给予支持。第二,继续坚持总量控制,适度发展只读类光盘、鼓励发展可录类光盘的基本的产业政策。坚持推动外向型经济,研究出台符合光盘产业发展方向的政策,特别是要积极研究出台有利于现有可记录光盘合资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产业政策。对近一二年已启动的项目,要研究出台有利于第二、三期项目启动的投资政策。第三,继续坚持现行光盘设备引进政策,杜绝“二手线”进入。确保我国光盘产业的技术和产品的档次。第四,推动光盘质量监督体系的建立。通过建立质量检测标准、质量监督检测结构促进光盘企业升级同时保护我国的光盘产业。第五,推动计算机管理网和计算机数据库的建立。第六,继续向商务部争取尽快落实有利于光盘产业发展的相关经济政策。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光盘产业的发展将与信息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密切相连,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学习新知识,尤其重要。据广电总局发布的消息,中国电视媒体正在进入数字化的时代。中国数字化电视将从今年开始,在3年内全面铺开,而随之必将启动相关软件、数字电视机以及记录媒体作为配套需求所带来的新的产业革命。同时,蓝光技术等光存储术的成功研发,光盘业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